青島市海域和海岸帶保護利用規劃

項目名稱:青島市海域和海岸帶保護利用規劃

編制時間:2013年

我院編制人員:王天青、趙琨、張慧婷、吳曉雷、陸柳瑩、鄭芳、盛捷、隋鑫毅、畢波、馮啟鳳、徐文君、唐偉、張舒

合作單位:中國海洋大學

獲獎情況:2015年度全國優秀城鄉規劃設計獎三等獎

?

?

一、??? 項目基本情況

21世紀是海洋經濟時代,海洋作為潛力巨大的資源寶庫,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藍色家園。海岸帶是海陸的交換帶和過渡帶,是社會經濟地域中的黃金地帶,是海洋第一經濟帶,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載體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空間。青島市管轄海域遼闊,海域和海岸帶空間資源豐富,是青島市實現藍色經濟區核心城市功能和藍色領軍城市的重要空間載體。近年來,隨著海洋經濟的發展,海域和海岸帶空間資源開發利用范圍和規模迅速擴大,自然岸線資源迅速減少,隨意占用稀缺的海岸資源不僅造成海岸資源的嚴重破壞,而且對海洋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帶來巨大壓力。因此,如何在規劃先行的基礎上,對海域海岸帶空間資源進行合理保護與持續開發利用是任何沿海地區都亟待思考的重大問題。為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和生態文明建設目標,合理保護與利用海域和海岸帶空間資源,實現陸海統籌發展,改善海洋生態環境,提高海洋經濟綜合發展能力,根據市政府的安排,由青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組織,由青島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島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山東省海域使用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在《山東省海岸帶規劃》、《山東省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青島市海洋功能區劃》和相關城鄉建設規劃的基礎上,編制《青島市海域和海岸帶保護利用規劃》。

規劃在認真調研青島市海域和海岸帶的自然環境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現狀的基礎上,深入分析了資源稟賦,梳理了現狀存在的突出問題,在研究了國內外海域和海岸帶保護利用典型經驗做法的基礎上,從承擔全國藍色經濟發展示范任務的高度,提出海域和海岸帶保護、開發與管理的新思路、新途徑和新模式,結合城市空間發展戰略,統籌規劃空間的保護利用格局。以突出重點、突出特色為基準,選取代表性的15個重點功能區,進行具體規劃,并提出近期實施的重點項目。

規劃于2014年4月由青島市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成為指導青島市海域海岸帶相關規劃編制與實施及建設項目管理的重要依據。目前相關區市正在依據該規劃,編制與海域海岸帶相關的專項規劃,同時,海域海岸帶區域的各類城市建設項目也依據本規劃開展。

?

二、??? 主要規劃內容

規劃主要包括六部分內容:

1、自然資源與保護利用現狀。通過對青島市海域和海岸帶資源稟賦、開發利用及保護現狀的調查,分析研究青島市藍色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存在問題。

2、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確定海域海岸帶保護利用的總體思路、原則、目標和具體指標體系。

3、保護利用總體布局。引入主體功能區理念,通過對影響海域海岸帶保護利用的5類14種空間的疊加分析,同時綜合考慮各區段自然屬性、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將海域海岸帶空間劃分為禁止開發、優化開發、重點開發和限制開發四大類主體功能區,建立海域和海岸帶空間保護利用總體格局,統籌海陸發展空間。

4、重點功能區。結合保護利用總體布局,針對不同主體功能區選取了15個典型區域進行詳細規劃引導,明確近期建設項目,以點帶面,示范、引領青島海域和海岸帶空間保護利用工作的全面展開,實現青島市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5、重大工程。結合重點功能區的建設,統籌考慮全市海域海岸帶保護利用需要,提出支撐海域和海岸帶保護利用的六大重點工程和12類55個重點項目,構建海陸統籌發展的強大支撐體系。

6、保障措施。本著“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原則,建立健全綜合管制機制,劃定綜合管理范圍,實施岸線和海島分類管制,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健全規劃體系,實行重點功能區開發監管責任制,創新投融資機制,明確近期啟動項目,實現海洋資源的長效利用、永續利用。

三、??? 項目特色與創新

項目的特色與創新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

1、立足海洋經濟時代背景,研究城市發展核心資源的轉換和城市發展戰略空間的轉移。本次規劃基于海洋經濟時代和青島市全域統籌的宏觀背景,全面實現將城市發展的資源核心從陸域轉向海域,關注海洋這一潛力巨大的資源寶庫,關注海岸帶這一社會經濟地域中的黃金地帶。規劃就恪守海洋資源開發底線、明確海洋空間開發重點、實現海域海岸帶空間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進行了系統研究。

2、突破傳統規劃陸海分割的問題,從海陸統籌角度,將青島市海域及海岸帶陸域納入有機統一的研究框架內。目前,海、陸規劃的編制基本處于一種各自組織、各自編制、自成體系、各有規范的割裂狀態,雖然編制過程中會相互征詢意見,但始終是在各自的范圍領域內缺乏有機融合,難免有沖突矛盾的地方。本次規劃突破了這種陸海分割的問題,從海陸統籌角度,將青島市全部海域及海岸帶陸域部分納入有機統一的研究框架內。這種新范圍、新視角的建立為下一層次的陸海統籌規劃的編制奠定基礎,不失為一種有益探索與嘗試。

3、規劃構建了從宏觀到具體層層深入的完整的規劃內容體系,各層次規劃深度拿捏得當。本次規劃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的,如何在13261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做出有用、好用的規劃并非是一件易事。既不可能在這么大的范圍內做得太細太具體,又不能做得過于泛泛而缺乏實際指導性,因此,在規劃之初便對于規劃深度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最終,構建了從宏觀到具體層層深入、層層細化的內容體系。具體而言:一方面,在13261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引入空間管制的理念方法,確定大空間的空間管制分區,明確每類區域的管制要求與功能定位,體現了規劃的宏觀指導、控制作用;另一方面,對總體布局加以深化運用,選取重點功能區進行詳細規劃,提出詳細的規劃引導措施,體現了規劃的現實指導意義;再一方面,提出具體的支撐項目和工程,保證規劃的現實操作性。

4、引入主體功能區理念,構建合理的邏輯關系鏈,理順海域海岸帶空間管制規劃的思路和方法,確定海域海岸帶空間管制分區及要求。本規劃首次在海域和海岸帶空間規劃中應用主體功能區的理念,并構建一條合理的邏輯關系鏈用以劃定空間管制分區。具體方法是:首先明確海域海岸帶空間管制的目的,梳理得出青島市海域海岸帶空間的5類14種影響因素,在此基礎上采取科學適當的技術方法對各類空間要素進行評價疊加,得出四類管制區域的總體布局,按照從嚴保護、明晰功能、突出重點的原則,確定四類管制區域的保護開發引導要求。

5、以多個專題為支撐,確保規劃的科學性。作為規劃支撐,本次開展了海洋資源環境調查、海洋保護利用現狀調查、海島保護利用調查、海洋環境保護、海洋綜合管理立法及管理體制改革五個專題的研究,為本次規劃提供充分的依據和扎實的基礎,以確保規劃的科學性。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