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研究分院簡介

交通研究分院成立于2002年,是國內成立時間較早、綜合實力較強,具備較高水平的交通規劃專業研究機構。交通研究分院下設五個工作部,現有交通專業技術人員40余人,全部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山東省城市規劃大師1人,擁有各類國家注冊證15個。業務范疇涵蓋綜合交通、交通專項、交通詳細規劃與設計、交通模型與大數據、交通影響評價、工程咨詢與施工圖設計、交通研究等交通規劃設計的各個層面。分院成立以來,累計完成各類規劃項目近千項,先后獲得全國、省市優秀規劃設計各級獎項30余項,為城市交通和諧有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交通研究分院簡介
構建高水平綜合交通體系

先后于2002年、2008年、2012年編制了三輪青島市城市綜合交通規劃,針對不同發展階段,制定交通綜合發展戰略與策略,有效發揮了對城市交通建設和管理的指導作用。

第一輪:規劃“全面融入全省綜合交通體系,構建一體化交通網絡;發揮交通先導作用,完善旅游交通、疏港交通體系”。

第二輪:規劃“形成內外交通聯系緊密、地上地下有機結合、客貨交通適當分離、公共交通主導、各種方式有效銜接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

第三輪:規劃“打造東北亞國際航運綜合樞紐和東北亞國際物流中心,建設國家綜合交通樞紐”。

此外,還編制了高密市、諸城市、即墨市、萊西市等地區的綜合交通規劃項目。

建設國家綜合交通樞紐

打造國際航運中心和國家綜合交通樞紐,發揮“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和戰略支點地位,建設世界一流港口、區域性樞紐機場、國家鐵路交通樞紐和多式聯運樞紐。

開展了膠東國際機場、鐵路青島北站、紅島站、西客站等綜合交通樞紐規劃,構建多種交通方式高效銜接的交通集疏運體系。

青島新機場
青島新機場
青島西客站
青島西客站
青島鐵路北站
青島鐵路北站
紅島站
紅島站
青島港
青島港
青島火車站
青島火車站
建設軌道上的青島

推進國家鐵路網、市域和城際鐵路網、軌道交通網的一體化進程,實現“三網融合”,實施以青島為中心的半島區域軌道交通一體化。

樹立“建軌道就是建城市“的理念,建設”軌道上的青島”,我院參與編制了六輪次軌道交通線網規劃、三輪次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各條線路的軌道交通與其他交通方式銜接規劃等。

全面建設公交都市

2013年11月,青島市成功申報為第二批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工程創建城市。

先后編制了《青島市城市公共交通發展綱要》、《青島市城市公共交通發展規劃》、《青島市公交專用道規劃》和城陽區、萊西市、西海岸新區等區市層面的專項規劃。

制定國內首部常規公交與軌道交通銜接導則,結合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將公交場站用地全部納入法定規劃,制定常規公交與軌道交通的銜接實施方案,有效支撐了公交都市創建。

構建內暢外達的道路網體系

按照“窄馬路、密路網”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開展中心城區道路網專項規劃和重要道路詳細規劃,構建功能清晰、級配合理、布局均衡、內外銜接的一體化道路網絡,并對重要道路和節點進行詳細規劃和空間控制。

開展城市停車綜合治理

2012年和2018年開展了兩輪停車資源普查,2004年、2012年和2018年開展了三輪中心城區停車場專項規劃,并編制了分區停車場專項規劃、地下停車場控制性規劃、重點停車整治詳細規劃等各層面停車規劃。按照“規模調控、圈層布局,多樣供給、有效控制,綜合治理、提質增效”的思路綜合施策,優化停車規模和空間布局,逐步緩解熱點區域停車供需矛盾。

停車供需矛盾分析圖
停車供需矛盾分析圖
再造慢行,提升品質

依托青島市山、海、城、島、河、灣 的地方特色,打造“倚水擁灣連山海,串景拾綠網城田”的全域綠道系統。

復興慢行交通,基于“人本位”理念重新分配路權。在地勢相對平坦的城陽區、即墨區率先開展慢行交通系統專項規劃,積極構建“步行+自行車+公交”的綠色交通出行體系。

開展交通精細化設計

促進高效暢通、體現人本理念、合理劃分路權,對重點區域、重要道路、軌道站點周邊等開展各類交通精細化設計,優化交通組織,疏解交通壓力,指導工程建設。

開展交通精細化設計
大數據助力交通規劃

2017年,與百度地圖慧眼聯合成立“百度慧眼青島規劃聯合創新實驗室”。

利用手機信令、互聯網數據、公交IC卡、出租車GPS等數據,展開多層次的數據研究分析,提供一個從數據挖掘、分析、可視化全流程的“一站式”服務。

構建多層次的交通模型體系

先后于2002年、2010年、2015年開展了三次交通大調查,建立交通數據庫。

利用國際先進的交通分析軟件EMME/4、visum、vissim、viswalk等,建立了集宏觀、中觀、微觀于一體的綜合交通模型體系,建設交通仿真系統,定量化支撐決策。

交通模型技術成功運用于軌道交通、膠州灣大橋、隧道等重大交通工程的定量分析、項目交通影響評價和暢通工程等。

構建多層次的交通模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