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名稱:青島市嶗山區株洲路片區產業升級及城市更新規劃
編制時間:2015年
我院編制人員:潘麗珍、吳曉雷、蘇誠、王麗婉、葉果、盛捷、王偉、楊靖
合作單位:上海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獲獎情況:2017年度山東省優秀城鄉規劃設計獎二等獎
? ? ? ? ? ? ? ? ?2016年度青島市優秀城鄉規劃設計獎一等獎?
第一部分、規劃背景
嶗山區株洲路片區前身為1992年國務院批準成立的高新技術產業區,聚集了100多家以傳統制造業為主的工業企業,目前轉型升級訴求強烈。2014年青島市政府提出:株洲路片區一般性加工業要逐步退出,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打造青島的中關村、智谷,為全市起到示范作用。
第二部分、規劃主要內容
本次規劃圍繞“產業升級、村莊改造、品質提升”三大主旨,在九大方面進行完善提升,力爭將片區打造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際創新走廊、國家東部沿海的創新創業高地、輻射山東半島的中央創新區、青島市產業升級與城市更新示范區、嶗山區最具魅力的濱河水岸和區域性活動中心。
1、明確產業體系——結合產業專題研究,通過模型評估和產業遴選,提出“3+6+5”主導產業體系。
2、產業空間布局——縱向上延續既有功能序列,通過三大軸線與金融新區核心區互動發展;橫向劃分三大圈層,產業區、商區與社區聯動,產城一體化發展;整體形成十六個功能單元,以單元為單位集中配套和共享,聚合發展。
3、引導產業轉型——對各類型企業分別提出轉型升級路徑建議,對政府需提供的產業服務、招商方向、配套政策提出建議。
4、使村民安居樂業——結合村民意愿與生活習慣,綜合城市發展需要,選定村改安置區,度身定制所需配套設施,使村民能夠融入新的生活環境中。
5、傳承歷史文脈——提出“琥珀城市”理念,保留原有街道空間肌理、重要工業遺產、歷史建筑、部分村莊建筑群,注入新的元素,使新與舊融合共生,使村民記得住鄉愁。
6、解決經濟發展與歷史遺留問題——充分挖掘空間潛力,節約集約利用空間資源,解決村莊經濟發展與歷史遺留問題。
7、生態提升——重點打造張村河休閑文化帶,作為區域公共服務、公共活動、景觀環境的核心紐帶;以河為脈,通過縱向的綠廊聯系單元綠地與兩側山體,構建山水滲透的蔓藤網絡,使居民三百米見綠、五百米見園,看得見山、望得見水。
8、景觀提升——依托張村河與軌道交通站點,打造科技金融、研創總部、科教智慧三大中心和多個制高點建筑群,整體空間疏密有致;注重細節打造,通過口袋公園和人性化街道空間,打造精致街區。
9、配套提升——配套設施力求高品質和便捷性,積極運用海綿城市、綜合管廊、新能源等城市建設新理念,按照超前標準統籌配置各類設施。充分考慮產業發展需求,對生產性服務設施提出引導。
第三部分、項目特色
1、建立聯席會制度,把控規劃方向和進度,協調解決重要問題。
2,建立規劃工作坊平臺,使公眾真正參與到規劃編制中來。
3、建立市首批社區規劃師工作室,隨時傾聽村莊和企業意見,宣講政策法規和相關規劃。
4、創立重點功能區規劃編制的“五步一常態工作法”。
5、技術與管理雙舉并措,協調處理近期改造與長遠發展的關系,使規劃理念與設想得以落地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