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教育設施布局專項規劃(2014-2020)

編制時間:2014年

編制人員:王天青、吳曉雷、王寧、左琦、張舒、鄭芳、徐文君、盛捷、王麗婉

獲獎情況:2015年度青島市優秀城鄉規劃設計獎二等獎

?

一、規劃背景:

優化教育設施布局是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基礎保障。為落實青島市第十一次黨代會確定的“全域統籌、三城聯動、軸帶展開、生態間隔、組團發展”的城市空間發展戰略和“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讓城鄉居民學有優教”的教育發展目標,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十二五”后期和“十三五”期間全市各級各類教育設施,構建與宜居幸福的現代化國際城市相適應的現代化教育體系,特編制《青島市教育設施布局專項規劃(2014-2020 年)》。

2014年11月13日,《規劃》經市政府第58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12月25日,市政府印發《關于組織實施<青島市教育設施布局專項規劃(2014-2020年)>的通知》(青政字[2014]133號),對推進實施《規劃》提出明確要求。

二、規劃主要內容

1.規劃期限、規劃范圍及規劃研究對象

本次規劃期限為2014年-2020年,規劃范圍為青島市全市域范圍。研究對象包括基礎教育(含特殊教育)、中等職業教育、高等教育、校外教育設施、社區教育設施。

2.指導思想

青島市教育設施布局專項規劃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國家、省、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精神,以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讓城鄉居民學有優教為目標,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本土優勢,優化教育設施布局,加快縮小教育差距,著力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構建與宜居幸福的現代化國際城市建設相適應、布局結構合理、各級各類教育貫通協調的現代化教育體系,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供規劃保障。

3.布局建設標準和需求預測

根據國家、省、市關于教育設施布局建設標準的政策規定,學習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提出2014-2020年我市教育設施布局建設標準。包括三個一級指標和九個二級指標。

為保證規劃科學、合理,采用低、高兩個指標預測教育設施需求情況。低指標以《青島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確定的2020年城市常住人口為依據,同時委托海大社會學研究所以2013年全市受教育人口為基數,綜合考慮人口自然增長、凈遷入人口數量、計生政策變化等因素,對全市受教育人口進行分區域、分年度、分學段動態預測,確保到2020年各區市教育設施建設能夠從總量上滿足受教育人口入學需求,做到有學上。高指標是考慮市民對居住地選擇的自由性和居住社區開發的市場影響,以當前已批復或基本編制完成的城市各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確定的居住人口容量為依據,測算2020年各級各類教育設施最大需求量。確保只要有居住區建設,就要配備相應的基礎教育設施。

4.規劃布局

2014-2020年,全市共規劃教育設施4099所,其中現狀保留2190所,規劃建設1909所。

學前教育和義務教育設施:設施布局與居住人口增長及空間分布相適應,嚴格按照布局標準進行規劃、建設。滿足人口增長、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大量涌入城市等帶來的教育需求。要按照城鄉一體化發展的要求均衡資源配置,縮小城鄉差距,促進教育公平,實現“增加容量、優化質量、均衡布局”的目標要求。

普通高中:推進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發展,通過老城區高中學校在新城區建設分校或整體遷建的方式,擴大優質高中教育資源覆蓋面,引導城市人口合理分布。

職業教育:職業教育設施通過整合、遷建、置換、撤并改造等方式,調整現有職業教育布局規模,優化資源配置,改善辦學條件。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空間布局規劃以引導教育資源聚集、優化現有資源配置,為未來高等教育發展提供空間為目標。

校外教育設施:全市規劃少年宮、兒童活動中心、綜合性社會實踐基地、青少年活動中心、科技館等公益性未成年人校外教育設施24處。

三、規劃特色

1、建立青島市教育設施數據庫

本次對全市各級各類教育設施現狀的進行詳細的摸底。調查43項指標,發放3000份問卷、收集13萬項數據。通過調研,形成了詳實可信的現狀數據庫,并建立了與各級教育部門的溝通快車道,及時更新現狀數據庫資料,切實保證數據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為各區市各類別的教育設施專項規劃工作搭建了堅實的數據平臺,提供了可靠的數據保障。

2、涵蓋教育設施類型全面

規劃既包括了與城市土地空間資源配置休戚相關的普通教育類型的設施(幼兒園、小學、中學、中等教育、高等教育),還增加了對校外教育設施、社區教育設施的研究,在配建標準中明確建設要求,將“從搖籃到拐杖”的終身教育的理念融入規劃中。

3、市區(市)同步編制,保障規劃設施落地

市、區(市)兩級規劃編制同步啟動、同步編制,相互銜接、系統推進,各區市政府在教育設施布局規劃中發揮責任主體作用。在全域統籌,各級各類教育設施協調發展的同時保證規劃的各類教育設施用地的落實,有效的指導各區(市)教育設施建設。?


相關推薦